逃兵是必然的。
這早在舒爾卡或者也可以說是在加夫里洛夫少校等人的預料之中。
怕死是人類的天性,之前蘇軍士兵之所以在要塞里堅守是因為他們相信有援軍、相信蘇軍大部隊會很快打回來,甚至還有一部份人想著乘這時候在大部隊打回來之前好好表現一番成為日后的資本……指導員腦袋里想的更多是這個。
在知道沒有援軍之后,必然會有一部份人估計獲勝的希望不大,于是就選擇了投降。
現在的情況更嚴峻:不僅沒有援軍甚至作戰計劃還被敵人提前知道,更糟的還是迫于形勢蘇軍還無法改變計劃。
于是突圍幾乎就相當于送死。
在這個前提下,就會有更多猶疑不決的人下決心投降德軍,就算這個過程也同樣有危險。
加夫洛夫少校和指導員在得到消息后,到前線來又是一番義正言辭的演講,指導員就更是扯開他的嗓門講了一通大道理。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逃兵其實是給德軍帶去了另一個重要的信息……蘇軍還會繼續按原計劃朝北面森林突圍,而且沒有別的選擇。
另一面,負責進攻科布林要塞的德第135步兵團團長盧卡斯上校正在夕陽中舉著望遠鏡望向對面的要塞。
蘇軍的防御讓盧卡斯有些意外,在戰前德軍已經派出勃蘭登堡部隊混進蘇軍防線偵察過布列斯特要塞,他們知道蘇軍留在要塞的兵力不多,軍官也回布列斯特市休假,更重要的還是德軍甚至還偵察到了要塞內的各個倉庫并將其一一標識出來命令空軍在第一時間就將它們炸毀。
然而,即便是這樣,布列斯特要塞還是有如一塊頑石般的屹立在自己面前。
這對第45師來說是個恥辱,要知道德第45師是最先突入戰火紛飛的華沙和法國巴黎的部隊,此時卻在一個敵我兵力及準備完全不成比例的要塞面前兩天內就折損了153人,這已經超過了該師對波蘭戰役的傷亡總人數。
收起了望遠鏡,盧卡斯上校目光望向遠方的要塞,問著身邊的副官:“‘卡爾’還需要多少時間?”
“還需要半個多小時,上校!”副官回答。
盧卡斯上校微微點了點頭。
所謂的“卡爾”就是德國的超大口徑迫擊炮,它的戰斗全重達124噸,抵得上兩輛重型坦克,連炮彈的重量都達到2.17噸。
盧卡斯上校相信,在這種迫擊炮的轟炸之下,布列斯特防線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