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有這樣一個規矩,新畢業的大學生都要下基層。分配的事情是組織人事上說的算,能給你安排個工作就行,不管你專業對口不對口,也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于是要到一個好的單位,還得靠關系,靠跑。只是去的地方,就未必都如人意,而能找到好單位的實在沒幾個人,這樣一來,大家怨氣更甚,跑到稱心單位的笑而不語,不如意的則破口大罵,說自己怎么總是生不逢時,怎么倒霉的總是自己,這他媽招誰惹誰了,考大學就是想離開山窩窩離開那個鬼地方,難道這繞了一圈又回去?
難聽的話說歸說,不去又能去哪?那只能想去哪就去哪。
劉紅艷在本市也算是文化界名人,她平時只會唱戲,對唱戲之外的人情世故和社會規則完全不懂,但此次好歹利用自己的名望為兒子跑動一回,活動來活動去的,有關人士說那讓你兒子去咱們市最大的國企保衛部門吧,你兒子不是學法律的,這就和法律有關,專業不就對口了?先穩定了,今后再協調。
劉紅艷回來召開家庭會議,平安很淡然,說你也別操心了,咱發揚風格吧,響應號召,知識青年要到農村接受再教育,咱當塊磚,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劉紅艷聽了著急,問你什么意思,你要去哪?這國企好歹在市里,方便,你都被教育了多少年還要再教育?你準備接受教育到什么時候?
平安笑笑不說話,平秋明卻明白了,這個大廠有多少人?太多。往年連學校負責分配的老師都是鼓搗著學生去國企的,如今多少國企進行著改革,前途未知,那能有多好?況且離家太近,米蘭要是鬧事撒起潑,兒子的這日子就沒法過了。要是有這樣的兒媳婦,自己老了恐怕也跟著不能享福安度晚年。
平安果然發揚非常的風格,搗鼓著悄聲無息的到了本市最遠的一個縣第二中學當了一名負責教授法律與思想品德的教員。
平安小的時候平秋明和劉紅艷就沒怎么管過他,他如今這樣取舍,兩口子也沒了話說,不過教書好歹也是一份正經的職業,再說現如今好多歲數比平安大的多的文憑也高得多人還在家里待業,先穩定下來以后再想法子挪窩。反過再想,兒子很有道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米蘭這樣不厭其煩滿城風雨大張旗鼓的鬧,她要找不到平安人,起碼自己兩口子不會太煩了,眼不見心不亂。
留縣位于本市最東邊的縣區,第二中學在縣城的邊郊,學校坐落在宋朝時期的一處遺跡旁邊,據說這里曾今是一個演武場,宋代宗澤大將曾在此誓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