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德軍的“一號”和“二號”坦克,這些坦克重量輕的確更適合在泥濘地發起進攻。
但重量輕的坦克帶來的往往就是裝甲薄,比如一號坦克只有5.4噸,其正面裝甲只有13毫米。
這裝甲厚度顯然已經落伍了,蘇軍37MM和45MM反坦克炮能輕松的擊穿的它們的裝甲。
問題就在于暴雨之下會影響視線……就像現在這樣,德軍一陣炮火覆蓋之后就在陣地四周掀起了一片水霧,那是炮彈釋放出的熱量使雨水蒸發形成的,而且圍繞在陣地周圍久久不散。
德軍緊接著又用迫擊炮打來一發發炮彈又形成一重重水霧,就像打來的是煙霧彈似的。
這使能見度很低,只能勉強看到十幾米遠的前方,就算是坦克也只有一個模糊的影子。
另一方面,則是蘇軍炮手素質不高……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部隊里充斥著沒有訓練過的新兵,就算是炮兵也不例外。
這主要是蘇軍在措手不及一開戰就被打得全軍潰退造成的:部隊在撤退時丟下了大量的裝備及數量可觀的人員傷亡,于是裝備及編制都處于不同程度的混亂中。
比如蘇軍37MM反坦克炮實際上在一個月前剛剛退役,也就是被搬回倉庫換裝45MM反坦克炮,但因為戰爭爆發裝備不足又把37MM炮重新搬出來使用。
又比如第333團的編制,之前編入79師現在又因為種種原因編入78師。
而像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也就是說許多部隊其實都是各部隊臨時拼湊起來的。
于是,掩藏在工事中的蘇軍反坦克炮一發發的朝目標射擊,但德軍坦克卻始終發出“嘎啦嘎啦”的響聲往前推進,與此同時其炮塔上的機槍和機炮還“嘩嘩嘩”的朝蘇軍戰壕打來成片的子彈。
德軍的素質明顯要比蘇軍好很多,他們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也能準確的命中目標……距離舒爾卡后方十幾米處就有一個45MM反坦克炮陣地,幾發機炮打在防盾上發出“鏗鏗”的脆響,接著就是一陣慘叫。
顯然,機炮子彈打穿了反坦克炮的護盾并擊傷了躲藏在其后的炮手。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趴在舒爾卡身邊的演員疑惑的問了聲。
雖然演員沒有細說,但舒爾卡卻明白他的意思。
如果說蘇軍炮手因為能見度差所以很難命中德軍坦克的話,那么德軍坦克手應該也是如此……陣地周圍泛起的水霧可不會分敵人或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