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簡稱尼泊爾,北與中國相接,之外與印度相鄰,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內陸國。
戴道晉行走在尼泊爾的鄉間道路上,路兩邊是種滿稻谷的農田,尼泊爾是一個農業國家,這個國家很落后,是一個貧困國家,但這個國家的民眾信仰,卻很盛行,百分之八十是印度教的信徒,其余的是佛教徒和基督教徒。
所以,行走在這個國家的土地上,感受著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戴道晉覺得有種莫名的寧靜,少了很多國內的浮躁。
尼泊爾比較出名的,除了靠近珠峰之外,還有一個就是,釋迦摩尼的誕生地了,這個佛教創始人,也給這個小國家,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每年世界上都有很多的游客,慕名而來。
戴道晉白天以正常的腳速趕路,到了晚上,則全力運勁,腳速飛快。
約莫半個月的時間,戴道晉遇山登山,遇水涉水,也沒有走邊檢,畢竟邊境線這么長,憑借本身的功夫,戴道晉從尼泊爾到印度,自然不是什么難事。
在古老的印度,高僧們為求進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遠離塵世喧囂,靜坐冥想。
時間一久,高僧們在日常觀察動物生活習性和自然法則,然后映照到自身,慢慢的發現了自身的微妙變化,于是古代的高僧們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慢慢的形成了一個流派。
“瑜珈”原來的意指駕馭牛馬,定義為對身心的控制,和中國的武學思想中“降服心猿”有些相似。人的貪嗔癡很之心,何嘗不是需要迷途知返的蠻牛?
在古印度的瑜伽文獻中,先哲阿瓦隆曾引述《珂陀瑜伽燈明》說:通瑜伽者善保精,耗其精者死,保其精者生。
所以,萬法歸源,殊途同歸,所有的武學流派都是養生和健身。
而在開發自身的同時,不管是古印度還是古中國的先行者們,都以天地自然為師,所以武也不再簡單指養生和強身,而是包含了很多哲學思想,了悟生命的認知。
所以,武學思想大都是哲學思想,而所有的武學都是精神和肉體結合的一種運動。
……
印度那加蘭邦的一個古老的偏遠山村中。
這里幾乎與世隔絕,山清水秀,三面環山,四周盡是木郁蔥蔥的樹木。
清晨,戴道晉行走在這個小山村中,左右環視,灰色低矮的房屋,映入眼簾的除了草木之綠再無亮色,腳下是一條沙土路。
村里的村